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系统谜题已解 公募业绩比较基准新规公布
2025年11月3日07:50 来源:经济参考报记者 吴丽华、罗一洲
为规范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的选择和使用,切实发挥业绩比较基准在风格表征、投资限制、业绩计量等方面的作用,证监会近日发出《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指引》征求意见的同时,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起草了《公开发行证券投资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操作规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操作规程(征求意见稿)》)。o 称为“操作规则”)。业内人士指出,《指引》和《操作规则》的出台,解决了困扰行业多年的“基准模糊”问题,减少了投资者“选择标准”的信息不对称,有利于推动整个投资生态系统向更健康、更理性的长期方向发展。 业绩比较基准是基金合同的基本要素,是基金管理人根据自己的产品定位和投资情况制定的业绩基准标准。客观。从功能上看,业绩比较基准是基金投资的“锚”和“标准”,在确定产品定位、明确投资策略、表征投资风格、衡量产品业绩、限制投资行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业绩比较基准可以极大地帮助投资者形成对基金产品风格有基本的了解,对预期风险和收益特征形成基本判断,从而提升投资体验。据悉,《指南》共分6章、21章。主要内容如下。首先,我们强调一下ren比较基准的典型作用。业绩比较基准以基金合同约定的基本要求为依据。应体现您的投资风格,一旦选定不可随意更改。二是强化绩效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基金管理人应建立全流程的内部控制机制,提高内部决策水平,保证投资风格的稳定性。三是充分发挥业绩比较基准的评价功能,明确其在薪酬评价、基金销售、基金评价等方面的使用要求。标准化。四是建立多道防线,在基金托管人、基金管理人自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基金托管人的信息披露和监管。具体来说,《指引》明确了绩效比较基准的选取规范,包括指标的代表性、客观性、特殊要求等。基准的组成部分和权重应当与基金合同的投资目标、投资范围、投资策略、投资指数等相适应,并能够表征基金的投资风格。从强化对标约束力的角度来看,《操作指引》要求管理层建立健全绩效比较基准的选择、披露、监测、评价、修改和问责等全过程管控机制;即兴选择基准的决策水平;并在决策选择基准时,公司管理团队对所选基准的代表性、适度性和可持续性负责。为准确衡量业绩,《指引》明确管理人应当建立以基金投资收益为重点、反映产品业绩和投资者盈亏的评价体系,完善与基金投资收益挂钩的薪酬管理制度。基金评级机构应当将业绩比较基准作为评价基金投资管理情况的重要依据。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指引》和《操作规则》的出台,将解决困扰行业多年的“基准模糊”问题,有效规范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行为,有利于完善公募基金基础设施建设。证明我们国家的公募基金行业将会朝着更加规范、透明、专业的方向发展,我相信已经做到了。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所所长忠立照告诉经济新闻记者,《指导意见》和《操作规程》有望成为建筑业体系中的“稳定明星”。建立标准化的业绩基准体系,可以解决长期困扰行业的“基准模糊”问题,也可以对基金产品的定位进行“微调”。通过要求基准必须真正“代表”产品的特性,并与内部评价、薪酬激励深度挂钩,本质上是回归行业本源,摆脱短期相对排名的规模竞争,走向“为坚持策略、有针对性的投资者创造稳定的长期超额回报”。他认为,该指引的发布解决了公募行业基础制度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制度难题,引导资本从“快钱”走向“聪明钱”,为资本市场注入了宝贵的决心,为长期资金入市铺平了道路。华夏基金表示,《指引》和《操作规定》的发布,旨在规范公开发行证券投资业绩比较基准的选择和使用。中金公司认为,完善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是公募基金实施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的又一重要举措,将有效规范基金管理人投资行为,强化公募基金行业服务居民资产管理需求的作用,提升投资者体验。《指引》和《操作规定》的制定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公共财政行业向更加规范、透明、专业的方向发展,或者说是产业生态系统的重大重构。具体来说,将完善公共财政基础设施,缩小监管体系差距,推动公共财政绩效比较基准的标准化、专业化、系统化。完善主动投资的纪律和适度性,推动形成更加稳定、清晰的公募基金投资风格,更好地发挥公募基金作为投资工具的特点。产业组织回归“受托责任”和“价值创造”的根源,夯实多元化投资风格的基础,为投资者提供长期稳定的回报。 着力提供和引导推动公共服务质量发展工业。田立辉指出,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这一举措大大减少了“选择标准”上的信息不对称。清晰、稳定的业绩比较基准是投资者判断一只基金是否“如其所言”的最佳衡量标准。这有助于稳定合理预期,避免被短期表现所迷惑,进而引导整个投资生态系统走向更健康、更理性的长期主义。这也意味着投资决策和风险控制的透明度将更加容易,实现真正的“买得清楚,投资放心”,增强投资者的获利感和市场信心。
(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