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记者11月10日获悉,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公布了《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各项措施》(以下简称《各项措施》),提出了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铁路、核能等重点领域项目、明确股权等要求、取消对服务业主体不合理准入限制等扩大准入、排除障碍等13条具体措施。 “‘各项举措’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传统上国有资本主导的重点领域打开了大门。”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梁岩表示,政策的亮点是刺激,并表示它超越了“刺激”。国家投资委表示支持和指导,明确了可参与的主要领域,量化了符合条件的项目持股比例,将民间资本参与由“自愿”改为“自愿”,提高了政策的严格性。具体来说,《办法》规定,铁路、核电、水力发电、州际/地区直流输电线路、油气管道、进口液化天然气运输及储存设施、供水等领域须经国家批准并具有一定效益的项目,必须论证民间资本参与的可行性,并在可行性研究(项目)报告中具体说明。应用)。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根据项目实际、民间企业参与意愿和相关政策要求确定具体项目投资比例评论。符合条件的项目,民间资本比例可超过10%。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投资政策与系统实验室主任吴友红表示,核电、铁路、油气管道等领域以国有资本为主,民间资本参与较少。一些民间资本参与的示范项目取得进展。例如,2024年8月,在国务院常务委员会批准的5个核电项目中,民营企业的份额首次从2%提高到10%。 “已经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来论证民间资本参与这些领域的可行性。预计在项目准备阶段将充分考虑民间资本参与的可行性,并纳入现有的项目审批流程。同时e、通过私募股权参与比例可以超过10%的新要求,用制度安排为民间资本进入铺平道路,向民间企业发出参与的强烈信号。他透露,“若干措施”规定了重大项目的股权要求,以及放宽低水平经济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业的市场准入,开放重要科研基础设施,在商业航天频率许可和发射审批过程中对民间投资项目一视同仁。加快动态更新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向民间企业开放的名单,取消服务业等不合理的准入限制。“开放领域从“资产丰富”延伸从基础设施到“高精度”科研创新领域,从实体经济重点向服务业倾斜,体现了国家全方位、多层次的投资方式。务实、开放的心态是民间投资发展的一大优势。”中国金融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徐毓德表示,虽然可进入的领域越来越多,但不少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或获取公共资源时处于劣势,私募股权投资热情明显减弱。为此,“多项举措”也将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其中,《若干措施》提出严格执行招标领域相关制度规定,严禁私营公司设立分支机构和非法设立。他们将“加强对网络基础设施运营和布局的监管,保护私营企业在电网接入运营、油气管网设施使用和配置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国家发委经济体制管理研究所副所长齐玉清表示,当前高质量的基础设施体系是解决“最后一公里”公平准入问题的关键。比如能源、铁路等行业的改革非常复杂,民间资本的进入基本克服了政治障碍,但在这方面,“各种” 《办法》进一步明确改革方向和路径,对铁路线路等投资运营拥堵点提出具体改革合并和财务结算。 《多项措施》提出,推动和支持民营企业建设多个具有较强产业引领性的重点产业,支持更多中小民营企业加快数字化升级转型,并表示到2025年,我国民营经济500强企业将达到249家,全面构建接纳民间资本的营商环境。大力准入、参与、发展、受益、促进民营经济,参与我国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民营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