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记者 彭岩 随着各大平台推出“双11”电商节,消费市场热度持续走高。在此背景下,近期不少银行针对“双11”消费季推出了抢眼的促销模式。其中,信用卡和借记卡业务成为银行刺激用户消费、抢占市场份额的主要着力点。受访者认为,该行在“双11”期间重点发展信用卡和借记卡,不仅是对消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也体现了该行自身零售业务的竞争。运用有效营销流量 “双11”期间,不少银行重点开展借记卡、信用卡营销,推出支付优惠、分期优惠、支付宝等措施。积分奖励精准满足用户购买需求。其中,信用卡优惠聚焦用户基本需求,部分银行在指定电商平台推出“满优惠、直优惠”。用户使用银行信用卡支付达到标准金额,即可享受高达数百元的即时折扣。其他银行针对家电、数码产品、家具等高价值消费品类推出“免息支付”政策,有效缓解短期支付压力。以平安银行信用卡为例,今年“双11”将打造以“三部”为核心的优惠活动,覆盖淘宝、天猫、微信等主流平台,渗透消费前、消费中、消费后全周期,真正实现“支付优惠”。值得注意的是,该行创新推出“淘宝天猫国家补贴部门”借记卡方面,“双11”促销亮点突出:多家银行推出“缴费退款”、“专属优惠券”等优惠,部分银行在享受国家补贴的基础上分期领取红包,部分银行推出“双11”优惠活动。 银行甚至与线下商超、网购平台等线上生活服务合作,打造“线上线下联动优惠”。使用借记卡消费的用户可以享受即时折扣、返利等定价优惠,还可以参加抽奖活动赢取购物卡。数码产品等礼品。例如,中国银行与支付宝推出“11.11天天优惠”活动,分为准备期和大促期。之后 注册、用户单次购买可享受0.2元至11.11元随机即时折扣。在这两个阶段,用户将分别可以连续享受最多5天和7天的折扣。据调查,农业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南京银行、奉化农商行、瑞安农商行等多家机构也在本次“双11”期间推出了与信用卡或借记卡相关的促销活动。变“流量”为“留存” 苏州商业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阳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该行在“双11”期间重点发展信用卡和借记卡业务。主要原因是这两类支付工具能够准确满足消费高峰时期的市场需求和银行业务发展目标。其中,信用卡的透支功能有效激发了消费者的消费意愿。o 提前付款,从而增加总交易规模。借记卡可让您享受各种折扣。该活动引导用户筹集资金,加速资金流转效率。在当前竞争激烈的银行卡市场中,这一举措不仅可以激活休眠账户、提高用户活跃度,还能积累庞大的消费数据,有力支撑后续精准营销,进一步强化银行在支付生态中的核心竞争优势。上海金融法研究所研究员杨海平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商业银行正在遭受“双11”流量的影响。他说他用这种水果销售信用卡和借记卡。这既是遵守国家宏观调控、扩大消费的具体举措,也是基于节点流量获取和激活客户的重要举措。此举不仅引起了国家的共鸣”国家刺激消费的政策,也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国家品牌的影响力。薛红燕进一步表示,这一战略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对于银行来说,除了增加用户粘性、扩大市场份额外,还直接带来支付交易量的大幅增长,产生佣金等中介服务收入。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一切都是为了带来巨大的好处。购物成本降低的同时,我们也要警惕透支服务带来的超支和支付压力。在消费市场,银行支付优惠与电商平台促销有效叠加,进一步扩大“双11”消费规模,为实体经济注入新活力。不过,业内专家表示,“双11”期间虽然是银行获客、激活客户的重要窗口,但更多实现的是“短期提振”。如何换算t将活动期间聚集的用户转化为长期客户,真正完成从“流量”到“留存”的跨越,将是银行未来发展的重点。对此,薛红艳建议银行从多方面深化设计。在服务优化方面,我们的目标是进一步简化支付流程,提供更灵活的支付政策。从场景融合的角度,我们将推出基于消费点的专属产品,并积极拓展健康养生、宠物经济等新兴领域,利用数字媒体精准驱动个性化优惠,提升用户体验。完善会员体系,为不同级别的用户提供差异化的权益。此外,还要强化理性消费导向,树立负责任的品牌形象。
(编辑:蔡青)中国经济网指出:提供股市信息由合作媒体及机构提供。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采取相应行动,风险自担。